【麗江故事·非遺新聲】七星不落:“披星戴月”的傳承之旅

2025-05-14 16:32:15 閱讀量1985 字數(shù)1233


靠近麗江束河古鎮(zhèn)的一座宅院里,55歲的李潤良正俯身縫制一件納西族七星羊皮披肩,手中的錐子在鞣制得雪白的羊皮上精準游走,七枚星盤隨著針腳次第綻放。作為市級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代表性傳承人,她用三十載光陰將納西族七星羊皮披肩制作這項瀕臨消失的技藝,“縫”進了當代生活的經(jīng)緯中。


李潤良制作的納西族七星羊皮工藝品。(麗江融媒記者 和瓊 攝)



↑點擊收聽



李潤良是土生土長的束河人,麗江皮匠大師李金鳳的女兒。自豆蔻年華起,她便踏上了探索古老皮藝的旅程。三十余年來,從父親的“龍泉皮毛皮革店”里縫制七星披肩起步,一針一線磨煉技藝,后來還專門學習現(xiàn)代裁縫技術,只為讓傳統(tǒng)皮革與布料更貼合現(xiàn)代人的舒適需求。在非遺傳承的道路上,李潤良正是憑借著納西族女性這股子的堅毅,讓這一古老的技藝得到傳承與發(fā)揚。


李潤良向參觀者展示自己制作的納西族七星羊皮披肩。(供圖)


納西族七星羊皮披肩,納西語稱“優(yōu)軛”,象征著納西婦女“披星戴月”的勤勞品質(zhì)。披肩上的黑白兩色代表晝夜,七枚星盤如北斗閃耀,飄帶花紋藏著雪山、蝴蝶的故事。它的制作過程更是講究,從選黑色長毛綿羊皮,到清水發(fā)泡、腳力鞣制,再到精準剪裁、細致繡紋,每一步都要嚴守傳統(tǒng)。


李潤良向參觀者講解鞣制羊皮的技巧。(供圖)


如果說父輩的手藝是守住根脈,李潤良則讓這份遺產(chǎn)“長”出了新枝。她發(fā)現(xiàn),年輕游客對羊皮披肩的文化符號感興趣,卻鮮少日常穿戴。于是,她將邊角料變廢為寶,設計出羊皮手提包和縮小版羊皮披肩鏡框擺件。手提包輕便實用,鏡框則將七星披肩濃縮為藝術品,既保留“披星戴月”的意象,又融入現(xiàn)代美學。這些產(chǎn)品迅速在社交媒體上成為爆款,引得許多年輕人挎著羊皮背包四處打卡拍照;有些開民宿的商家會用鏡框裝點納西風情客房,就連婚慶公司都找上門定制文創(chuàng)伴手禮。如今,李潤良的工作室,不僅是老阿媽們翻新傳家寶的驛站,更是年輕人追逐文化時尚的“網(wǎng)紅打卡地”。


研學團的學生穿戴李潤良制作的服飾包袋。(供圖)


“星星落進披肩,女人就能扛起日月?!?nbsp;李潤良說,手工制作的披肩,青蛙、蝴蝶等元素栩栩如生,那是機器無法復刻的靈氣。當然,最讓李潤良欣喜的,是傳統(tǒng)手藝在下一代心中生根發(fā)芽。常有學生來研學,她便會手把手示范選皮、扎針、縫線的技巧。如今,納西族婚嫁中,七星羊皮披肩也重現(xiàn)光彩,新人定制繡著特殊紋樣的披肩,讓古老技藝在現(xiàn)代婚俗中煥發(fā)新生。


李潤良制作的皮具。(麗江融媒記者 和瓊 攝)


李潤良制作的皮具。(麗江融媒記者 和瓊 攝)


李潤良制作的七星相框和繡片。(麗江融媒記者 和瓊 攝)


于高山之巔,方見大河奔涌;于群峰之上,便覺長風浩蕩。站在文化傳承的高山上,李潤良又想起三十年前,父親教她在羊皮上縫制第一顆星盤時說的話:“每顆星都要對準祖先的眼睛。”如今這些星星不僅照亮著納西老阿媽的衣襟,更在年輕一代的衣飾包袋上閃爍——這是對傳統(tǒng)最深情的守護,也是對未來最浪漫的邀約。


編輯/和 瓊

責編/楊四見

終審/楊國鈞

麗江市融媒體中心 出品




【法律聲明】除非本單位(麗江市融媒體中心)主動推送或發(fā)表至第三方網(wǎng)站或平臺,任何第三方網(wǎng)站或平臺不得轉載麗江融媒App及LIJIANG.CN和LIJIANGTV.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內(nèi)容,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。

? 麗江市融媒體中心
24小時網(wǎng)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0888-5112277 舉報郵箱:LjrmTS@163.com
【法律聲明】除非本單位(麗江市融媒體中心)主動推送或發(fā)表至第三方網(wǎng)站或平臺,任何第三方網(wǎng)站或平臺不得轉載麗江融媒App及LIJIANG.CN和LIJIANGTV.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內(nèi)容,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。

掃碼轉發(fā)